9月10日日本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施“國有化”所引起的中日外交危機持續延燒。綜合中國內外媒體報道,已有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多個中國大中城市發生反日游行。根據當前報道的情況看,這有可能是中國數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日游行活動。
根據一些報道,一些地方的反日游行中有可能出現了暴行事件,例如針對日系汽車、日資工廠、日資商鋪等目標的襲擊事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則要求中方對游行活動“嚴密監控”,“確保不危害在華日本人和企業”。不過,目前并沒有證據顯示暴力是這場抗議活動的主流。來自很多地方的報道也表明,許多游行活動是和平有序的。
雖然在微博等輿論平臺上,一些人士懷疑或者指責抗議背后存在政府主動鼓勵縱容的因素,這一主張很難證實或證偽,不過本周末以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官方已試圖控制一些地方抗議中出現的打砸搶燒等行為,以避免可能的失控。
目前已有多家官方媒體發表評論,呼吁“理性愛國”,遵守法律,并對一些地方出現的打砸搶燒等行為提出告誡!侗本┣嗄陥蟆飞缭u提醒“打砸搶燒不是愛國是害民”。在微博平臺上,“平安北京”、“上海發布”等政府微博也呼吁不要以抗議為名進行砸車、打人等違法破壞活動。
《羊城晚報》報道稱,四名在抵制日貨中打砸日系轎車的人員已被檢察院批捕。微博“新華廣東快訊”公布9月16日下午廣州天河區一些人打砸車輛的照片,要求征集線索,“揪出不法分子”。西安市警方9月16日發布通告,“為維護穩定,保障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今后禁止在明城墻以內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活動。微博“西安公安”警告“‘愛國’不是擋箭牌,侵犯私產就是犯罪”。
9月16日新華社發表評論稱,“日本政府所謂‘購買’釣魚島的行為,是對人類反法西斯勝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對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律文件二戰結論的惡意篡改”,是“與人類正義為敵”。這表明中國政府已把這一輪的中日紛爭上升到維護二戰后世界秩序、防止二戰重演的的高度。中國政府還可能采取經濟等方面的反制措施。
中日有諸多歷史宿怨未解,領土爭端引發的爭吵近年來更趨激烈,因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反應在所難免。但是,此類民族主義主張應在正確的軌道上表達。無論是在民主還是非民主國家,國際爭端都是引發抗議游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抗議是和平的,就沒有必要將所有表達民族主義訴求的抗議者“暴民化”。在當前中國社會裂痕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對某一類人群進行“模式化”(stereotyped)敘述只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對立。
在“世界大同”仍是遙遠夢想、民族國家仍是當今國際體系的基本單位的情況下,一定程度的民族主義會在各國繼續存在,健康適度的民族主義也無可厚非,而健康的民族主義應該以和平、自信、克制等作為主要特質,避免過激和傷及無辜。至于那種襲擊別國平民、損毀公私財物的做法,在任何國家都是違法犯罪行為,這一性質認定不應因其打著“抗日”或“愛國”而有任何差別。也許我們應該相信,中國社會已經成熟到了不需在這個最初級的問題上繼續爭執不休的程度。以此為共識,中國才可以建構更理性的民族主義。
愛國,不是喊喊口號,圖一時之快,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之爭,最終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讓我們記住一個年輕人對 “中國該不該強硬反制日本”的看法。他說:我們要抵制日貨,但我們在各行各業,都要比它做得好。我們的官員,比他們的廉潔;我們的街道,比他們的干凈;我們的橋,比他們的結實;我們的年輕人,比他們更有未來,更有希望。